成吉思汗八白宫从建立那天起,各奉祀之神都有了祭祀仪式。祭祀仪式,来源于萨满教。信仰萨满教的古代蒙古人崇拜苍天、崇拜天体,崇拜祖先,常常举行祭天、祭祖仪式。成吉思汗当年用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祭天,也是来自蒙古族所信仰的萨满教的习俗。基于原始萨满教的成吉思汗祭典,具有诸多的祭文、祭词、祝词、祭歌等。这些祭词,以诗歌文体所形成,并以口头文学形式一代代相传,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准。
成吉思汗祭典祭词,在近八百年的历史变迁中,不断进行修订,不断增加新的内容,使祭典祭词从内容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,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。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宫的鄂尔多斯部及达尔扈特人,将这一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,完整地保留至今,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特殊贡献。作为蒙古民族重要文献的成吉思汗祭典祭词,对了解成吉思汗祭祀文化,研究蒙古民族风俗、历史、文化、艺术、政治、法律、信仰等方面,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。
一、成吉思汗祭文祭词
成吉思汗祭典祭词,一开始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。在1282年(至元十九年)的时候,元朝皇帝忽必烈,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典,规范祭祀程序,委派祭祀官臣,在原有的基础上,组织人员编写祭典祭词,使成吉思汗祭典祭词成为元朝宫廷文献。后来,在北元巴图孟克达延汗(1472—1517年)、博硕克图济农(1565—1624年)、额璘臣济农(1600—1656年)时期,分别对成吉思汗祭典祭词进行校勘、修订。在清朝康熙九年(1670年),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,乾隆七年(1742年),光绪十年(1884年),分别对成吉思汗祭典祭词进行了校勘、修订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,于2000年6月,由伊克昭盟成吉思汗研究所出版《新校勘“成吉思汗金书”》,对成吉思汗祭典祭词再一次进行校勘。
成吉思汗祭典祭词,主要对成吉思汗及其夫人,以及对成吉思汗子弟、功臣等表示祭祀,赞颂他们的丰功伟绩,以美好吉祥的语言为他们祝福。并祈祷圣主为百姓赐给美好的生活。
成吉思汗祭典祭词,主要由祭文、祝颂词、祝福词、祝祷词、分福份词、祭歌等组成。这些祭词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,内涵深刻。其内容涵盖了蒙古民族古老、原始的历史、文化、风俗、礼仪、观念、信仰、语言、文字、法律等诸多方面;其形式涉及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、火祭、奶祭、酒祭、歌祭等等。在成吉思汗祭典中应用的祭词,有五十多部(篇),长达近五千行,形成丰富多彩的长篇韵文,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巨幅文献。在成吉思汗祭典祭词中祭文(蒙古语称“乌其格”)占主要的。祭文,主要赞颂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以及有功之臣的丰功伟绩,并表达对他们的祭祀之情。祭文分“大祭文”,“小祭文”和“普通祭文”等几种。如大祭文中有《金殿香火(灶)大祭文》,《成吉思汗大祭文》等;小祭文中有《金殿香火(灶)小祭文》、《金殿小祭文》等;普通祭文中有《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文》、《弓箭祭文》等。其《成吉思汗小祭文》的开头一段为:
受上天之命而诞生
集天骄大名于一身
夺得天下国家之权
长生天骄子
成吉思汗
苍天之根源
计谋之远大
天生之智慧
不衰之政权
英明伟大的
成吉思汗
名叫铁木真英雄
有四位尊贵的夫人
四个强壮的胞弟
四名杰出的贤子
天下国家之君主
成吉思汗
......
成吉思汗祭典祭词中,祝颂(伊若勒)和祝福(米里亚古德)占重要地位。蒙古民族很早以来遇成家立业等重要事情时,总是由长辈念诵祝颂词,祝福美好的未来。有时还用鲜奶抹画,并进行祝颂。其只念诵祝颂词,称“祝颂”(伊若勒);抹画并祝颂,称“祝福”(米里亚古德)。成吉思汗祭典祭词中的祝颂有《殿内祝颂》,《殿外祝颂》,《巴图吉勒祝颂》(练绳祝颂)、《珠太祝颂》、《牲羊祝颂》等;祝福有《成吉思汗呼图克祝福词》、《成吉思汗宫帐祝福词》等。这些祝颂和祝福词,包括赞颂成吉思汗,祝福大地平安,民众永远过上安康生活等内容。祝颂也有像《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祭洒祝颂》等祭祀苍天,以向苍天祈祷为内容的祝颂词,其中的一段为:
让统辖一切的
向那至高至圣之苍天
将这九十九匹白马之鲜乳
分作九个九的洒祭
愿温情和蔼
欣喜欢快
将那非凡的谕旨赐予
让统辖所有的
向那神圣的长生天
将这九十九匹白马之鲜乳
分作九个九的洒祭
愿温情和蔼
欣喜欢快
将那非凡的谕旨赐予……
成吉思汗祭典祭词中有《成吉思汗大图格勒》祭词。“图格勒”意为“分福份”。在祭典时所敬献的圣酒、全羊等祭品,最后要分给有关人员。享受成吉思汗的“福份”,有严格的规定。《成吉思汗大图格勒》中列了诸多功臣、部落首领的名字,赞颂他们的功绩,由他们的后代得到应得的“福份”。其中一段为:
成为俯冲的游隼的翅膀
保存了行车的车轴
成为飞翔之隼的翅膀
保存了游车的车辋
如同冲锋的雄鹰之利爪
如同攻击的猛虎之利齿
指上有所辖
胸中有胆
将那高山般的圣洁的白室
完整无损地保存
时刻不忘奉献力量
生在阳光灿烂之日
保存了八白室
成为国家之中心
万户之兄长
铁胆英雄鄂尔多斯万户之份子……
在成吉思汗祭典中都有祈祷仪式。并在随时举行的奉祭中也有祈祷仪式。举行祈祷仪式时,分别念诵圣主和苏勒德《哈达祝祷词》、《神灯祝祷词》、《全羊祝祷词》、《圣酒祝祷词》。这些祝祷词,也是成吉思汗祭典祭词的组成部分。其圣主《哈达祝祷词》为:
救星啊
向圣明天子成吉思汗
哈屯母后神灵
你的皇室贵胄
你的全体蒙古子孙
把那蚕丝所纺的
锦丝所织的
荣冠祭品之首的
像征万福吉祥的
放置日月行星的
陪衬红花绿叶的
绘有八莲宝座的
绣着五爪飞龙的
圣洁的哈达
捧在手掌
白缎的哈达
举在头顶
举行盛大的祭典……
在成吉思汗祭典祭词中,有《伊金桑》(圣主颂)和《苏勒德桑》(苏勒德颂)颂词。这些颂词是受佛教影响,每日为成吉思汗和苏勒德烧香柏时念诵的经文。这是在清朝时期,由乌拉特西公旗莫尔根庙的三世活佛鲁布桑丹毕札拉森 (1717—1766),仿佛教经文所创作的颂词。这些颂词,不仅在成吉思汗宫帐和苏勒德祭坛每日念颂,而且在整个鄂尔多斯广泛流行。每家每户在新的一天开始时,都在“黑慕热”(天马旗)祭台上烧香柏,由家里的男性一起跪拜,念诵以赞颂、祈祷为主要内容的《伊金桑》和《苏勒德桑》,表达对成吉思汗的虔诚,祈祷全家无灾无难,过平安日子。这些颂词,逐渐也成为成吉思汗祭典祭词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其《苏勒德桑》中的一段为:
面生千只慧眼
揭穿秘密之事真相的
其面装饰威严
向你圣苏勒德供奉膜拜
具有巨大无比的力量
在那须弥山之巅
让举世无双的圣主天帝
在你的面前屈膝
圣苏勒德向你供奉膜拜
只因为有坚强的毅力
才有空中飞翔的生灵
只因为有为非作歹
才请你出面镇守
圣苏勒德向你供奉膜拜……
成吉思汗祭典祭词,是成吉思汗祭典的核心,是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形成的主体。也是成吉思汗祭祀能够世代相传的载体。有了内容丰富的祭词,八白宫的祭典才能完整地保留至今。成吉思汗祭典祭词,大体可分圣主祭词、苏勒德祭词和其它奉祀之神祭词等几个部分。
二、成吉思汗祭歌
成吉思汗祭典中有祭歌。这是蒙古民族从古以来在典礼、祭祀中专门献音乐、献歌的“歌祭”习俗,在成吉思汗祭典中的体现。在成吉思汗祭典中所唱的歌,是蒙古王朝专门为祭典所创作的祭歌。这些祭歌是伴随查尔给(马头响板)的打击声唱的,因此称“查尔给之歌”。成吉思汗这组祭歌,由《大蒙古》等十二首歌组成。其中除《大歌》用蒙古语赞颂成吉思汗之外,其它歌的歌词与现代蒙古语完全不同,是用听不懂的语言唱的,守灵人称之为“苍天语言”,所以这些祭歌也称“天歌”。
在成吉思汗祭典中举行敬献圣酒仪式时,由达尔扈特洪晋亚门特边敲击查尔给(马头响板),边诵唱祭歌。
成吉思汗这一组祭典祭歌,据《金册》记载,以《大蒙古》(大番)、《召木尔苏》、《德尔特》、《乌其肯》、《哈毕尔嘎》、《贵呼》、《札嘎拉》、《哲伯》、《希日札拉》、《浩尔浩勒吉》、《哲尔格》、《额德呼》(《大歌》)等十二首组成。还有些资料中记载为:《大蒙古》(大番)、《小蒙古》(小番)、《阿珠浑》、《维毕利亚》、《阿拉勒沃》、《维林珠贵》、《尼尧鲁》、《辉》、《哲伯》、《哲尔格》、《希日吉勒》、《珠木尔苏》等十二首。其《大蒙古》的歌词为:
啊 啊鲁 啊 啊鲁 啊啊喽
呼罕 者圭依 奥罗日勒亥 者圭吉
元 皇啊喇出 亥 奥罗日勒亥
沙周 者圭吉元 皇啊
奥罗日勒亥 依利赖依利牙 依利赖
元 皇 奥 亥 呵哈鲁
奥罗日勒亥 依咧日 依咧牙
成吉思汗祭歌的词曲记录办法很特殊。它的形成与早期多氏族、部落以及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有关。并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有了很大变化。祭歌的曲谱,以较简单的曲线来表示,并以口传形式一代代相传。
成吉思汗祭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。诵唱者将崇拜、缅怀、信任、自豪等情感,溶入祭歌中,充分表达其内心的情感,将成吉思汗祭典推向高潮。